2022年,碳酸鋰價格高企,甚至一度沖破60萬元/噸,這使得電池成本一路飆高,電池廠商盈利空間變小。如今,碳酸鋰價格已跌破50萬元/噸,且還有進一步下探的可能。這似乎預示著,電池廠商接下來會更賺錢。
碳酸鋰價格持續(xù)下跌
自去年底到今年1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呈現穩(wěn)定回調態(tài)勢。
其中在1月9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破50萬元/噸大關,較2022年11月上旬的最高點跌去了約兩成。據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月9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價格跌10500元/噸,均價報49.1萬元/噸,創(chuàng)逾4個月新低,已連跌21天。
而后下跌趨勢繼續(xù),據上海有色網報價,1月16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47.65萬元/噸,較2022年11月上旬的最高點下跌幅度超10萬元/噸。到了1月20日,均價更是來到了47.5萬元/噸。
回顧早前價格走勢,2021年初,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僅為每噸5萬元左右,而在2022年11月對應價格則站上60萬元/噸的高位,兩年時間上漲超10倍。
價格上漲如此之猛,關鍵在于供需失衡。具體來看,上游原材料產能沒有跟上動力電池不斷增長的需求,且上游原材料產能釋放需要一定時間,導致動力電池規(guī)劃產能龐大但實際產能并沒有滿足市場需求,供需錯配失衡。
如今鋰價的下跌,也與供需變化強關聯。據蓋世汽車了解,由于2023年一些促消費政策和新能源財政補貼政策到期,汽車終端價格上行,疊加消費需求的透支,業(yè)內普遍預測,2023年一季度市場需求整體減弱,在此情況下,中下游廠商在原材料采購與庫存積累上較為保守,導致上游訂單數量下降,鋰價因此下跌。
鋰價未來走勢如何,自然也要看供需。平安證券在相關研報中指出,上游鋰資源供應情況是決定鋰價未來走勢的關鍵所在。上下游生產周期錯配是鋰需求爆發(fā)下供給難以快速響應的根本原因,在緊缺格局下,資源端仍是未來鋰價走勢的重要變量。
基于此,有觀點認為,動力電池相關材料價格或在2023年趨于合理。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yè)協會第六屆理事會秘書長劉彥龍此前便在第七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2)上表示:“隨著產能布局的逐步釋放,我們預估從明年(2023年)開始相關材料價格會有一些回落,慢慢地會逐漸趨于合理。”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亦在近期發(fā)文中指出,中國新能源車占世界60%以上的份額,(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有利于降低市場增長的預期,前期大量的電池投資和上游礦產投資帶來的供給充足,加之上游預期的調低,有利于降低資源價格。
當然也有業(yè)內人士表示,2023年碳酸鋰價格會有下跌,但下跌幅度有限。比亞迪在相關問題的回應中則表示,目前還不能很好地判斷碳酸鋰價格是否會繼續(xù)下跌,不過從長期看,價格下跌是趨勢。
電池廠商盈利有望改善
2022年,包括碳酸鋰在內的原材料價格上漲,使得電池成本一路飆高,電池廠商成本壓力增大?;诖耍瑢幍聲r代、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多家動力電池廠商在2022年上調了電池售價。
這并不難理解。按照比亞迪的說法,目前碳酸鋰成本占到電池成本一半以上。另據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以523三元材料的成本結構來看,碳酸鋰在其成本結構中占比甚至高達72.8%。
碳酸鋰價格變動對電池成本影響之大,由此可見。當然這也意味著,如今鋰價的下跌十分有利于電池成本的降低?;谔妓徜噧r格下跌的情況,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便在近期指出,未來幾個月的電池成本必然明顯下降。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亦表示,碳酸鋰價格下跌,疊加正極加工費、負極和電解液等核心材料價格下行趨勢明確,未來行業(yè)成本將明顯下降,企業(yè)盈利邊際改善。
事實上,相比于2022年上半年,電池廠商的盈利能力在2022年下半年已經開始有所修復,不過主要原因是電池價格的上調。
例如寧德時代,2022年一季度,面對新冠疫情反復、原材料供應緊張等挑戰(zhàn),盡管營收486.8億元,大增153.97%,但凈利下滑了23.62%,單季利潤僅14.93億元。而后伴隨第二季度開啟調價,其盈利能力逐漸回升。據寧德時代近期發(fā)布的業(yè)績預告,預計2022年度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1億元-315億元,同比增長82.66%-97.72%。
億緯鋰能在最新業(yè)績預告中也提到,在上游主要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的背景下,公司秉持和諧發(fā)展原則,適時調整產品定價機制,各產品線的盈利能力得到較好修復。官方公告顯示,億緯鋰能預計2022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31.96億元~36.32億元,同比增長10%~25%。
不過不管是寧德時代,還是億緯鋰能,2022年凈利增速都明顯低于2021年,且從整個2022年度來看,與營收相比,他們凈利的增長都要相對慢一些。而不難推斷,其他電池廠商的情況大概率也與之類似。
在此基礎上,碳酸鋰價格的下跌,有望推動這些電池廠商盈利的進一步修復。
當然值得注意的是,電池廠商的盈利水平還與其他諸多因素相關。其中有觀點認為,2023年中國本土市場的新能源汽車增速很可能會下降,加上動力電池企業(yè)新建產能釋放,隨之電池供應將出現一定過剩,而這可能會影響到相關廠商的盈利水平。
更重要的事情
不只是電池廠商,鋰價下跌,也有望對改善整車企業(yè)盈利帶來很大利好。
正如此前電池廠商將上漲的成本向下傳導給整車廠,如今由碳酸鋰價格下跌而省下來的電池成本,自然也不只歸于電池廠商,而應根據價格傳導機制分享給下游整車廠。
不過其中利益,產業(yè)鏈各方會怎么分?可能還得博弈一番。
猶記得,在2022年,因為漲價的事情,整車廠與電池廠商鬧得有些不愉快。盡管電池廠商聲稱自己也是“受害者”,錢都被上游原材料廠商給賺走了,但看著大賺特賺的上游原材料廠商,以及雖然“喊冤”但依然賺得比自己多的電池廠商,整車廠還是很怨念。
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曾直言,動力電池成本已經占到新能源汽車的40%至60%,自己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也曾透露,動力電池價格上漲導致長安旗下不同車型的單車成本大約漲了0.5萬到3.5萬元,這部分成本都需要車企自行研究消化,這對企業(yè)成本構成極大干擾,“整車廠苦不堪言”。
其他整車廠大佬雖未公開喊話,但一家又一家下場造電池,甚至將手伸向上游鋰礦的舉動背后,一個重要目的便是提高議價權。
因此當鋰價下跌,可想而知的是,整車廠也勢必要爭取拿到更多的利潤,其與電池廠商的拉扯還將繼續(xù)。
不過話說回來,當上游原材料價格逐漸回歸正常位置,對于包括整車廠與電池廠商在內的行業(yè)玩家來說,更為重要的事情可能是,推動整車價格的合理回歸。
要知道,由于電池成本的不斷提升,近一年來,不少車企多次上調了旗下電動汽車的價格。近期,由于國家新能源補貼的取消,國內新能源車市又掀起了新一波漲價潮,眾多新能源車型價格上漲。這意味著,無論是上漲的電池成本,還是國家對新能源汽車企業(yè)的這部分補貼成本,都一定程度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可想而知,這會一定程度拖累新能源汽車終端需求的上漲,近期特斯拉、小鵬逆勢降價以提升銷量的舉動也反向證明了這一點。也正因如此,推動整車價格的合理回歸尤為重要,如此才能刺激終端新能源汽車需求上漲,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整體健康度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原標題:碳酸鋰持續(xù)跌價,電池廠商將賺更多錢?